- 充值
- 帮助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是华侨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学报》创刊于1980年,原主管单位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3年起主管单位改为福建省教育厅;原刊期为年刊,1982年改为半年刊,1985年改为季刊,2009年改为双月刊,A4开本。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35-1079/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5013;国内邮发代号:34-41;国外发行代号:NTZ1050。 《学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广泛联系海外华侨和港、澳、台、特区的科技信息,及时反映国内尤其是华侨大学等高等学府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方面的科技成果,为发展华侨高等教育和繁荣社会主义科技事业服务。以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为办刊特色,提出“出精品、创名牌、办一流学报”的办刊思路。 《学报》主要刊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应用化学、材料与环境工程、化工与生化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数学和管理工程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科技成果的学术总结,新技术、新设计、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理论的论述,以及国内外科技动态的综合评论等内容。突出学科为硬脆材料加工工艺、先进制造技术、石结构抗震加固、软土地基处理、材料科学、生物技术、激光物理、建筑科学、电子信息技术、大跨度钢结构、纳米材料、分子药物等。 1993年,《学报》编辑部有4人,副编审1人,编辑1人,助理编辑2人;目前,编辑部有专职人员4人,其中编审1人,编辑3人。《学报》由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励专家、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徐西鹏教授担任主编;华侨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博士、博士生导师陈国华教授担任副主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数字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福建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黄仲一编审担任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同时《学报》聘任一批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造诣高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担纲编委。 《学报》既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又是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权威性文摘期刊固定收录的刊源。在历次全国及福建省的科技期刊评比中,《学报》都荣获过大奖。曾获得1995年“ 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学报一等奖”;1997年“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1999年,2008年“ 全国优秀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并于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8-2012年“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2012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等等。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